2020届毕业生最新就业政策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分析
· 繁体受疫情影响,今年毕业生就业国家会有补贴吗?据了解,国家将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3月份计划举办各类网上招聘活动2万余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及反对任何形式就业歧视和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
受疫情影响,今年毕业生就业国家会有补贴吗?据了解,国家将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3月份计划举办各类网上招聘活动2万余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以及反对任何形式就业歧视和适当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2月12日,教育部高校员工司司长王辉表示,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同比增长40万,预计今年上半年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教育部将采取措施,毕业生可适当延长择业时间,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办理手续。
国务院六大举措稳就业
一是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职工在岗培训补贴政策延续实施1年。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规范企业裁员行为。
二是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支持社区生活、家政、旅游、托育、养老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发展。合理扩大有效投资,适当降低部分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研究适时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度性成本。
三是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对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或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未稳定就业的困难人员,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长1年。
四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扩大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规模,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组织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20岁以下有意愿的登记失业人员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五是做实就业创业服务。健全就业信息监测系统,开放线上失业登记入口,实现失业人员基本信息、求职意愿和就业服务跨地区共享。加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专项治理对就业影响跟踪应对。市级以上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实现岗位信息在线发布,并向上归集。实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经办能力提升计划,建立登记失业人员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制度。
六是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及时兑现失业保险待遇,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年的人员,可继续发放失业保险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龄。对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按规定及时纳入临时生活补助、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等范围。
2020春节复工后招聘市场现状
2月10日,智联招聘发布春节后第一周的样本调查,结果发现,企业招聘需求同比下降7成,求职市场降温明显。受疫情影响,30.4%的受访企业表示将会减员缩编,还有29.68%无法为员工按时发放薪资。
2020年春节假期的延长,企业复工情况不一,多数市场需求因疫情发展而受到高度抑制,企业的招聘计划随之调整或延期。
数据显示,春节后复工第一周的企业招聘职位数较2019年同期下降71.66%。相对于企业端,求职者针对疫情影响的调整更为灵敏,简历投递数量同比锐减83.35%。因此整体职场竞争指数只有7.8,较去年的13明显下降。
分两次向新员工返费7000元,第一次发放要求是打卡满35天、且在职超过60天发放3000元,剩下4000元在打卡满55天、且在职超过90天时发放。
网络教育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在该定义当中,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为实现知识从教育者向学习者的传递提供了新的手段。
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分析
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的大国,不断扩大就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将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据悉,每年递增几十万的就业大军让这些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据悉,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一方面,整体经济形势下滑,各家企业开启的校招岗位数量有一定减少。另一方面,高考录取人数和考研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这意味着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也越来越多。企业招的人更少,学校毕业的人更多,这种不平衡的供需关系就导致了近两年校招的严峻形势。
2020年2月3日-2月7日十大热门职业排行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
从薪资待遇来看,基金/证券/期货/投资行业的平均招聘薪酬高达14,428元/月,且同比增速超过30%,位列首位。
另外,从岗位来看,与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激烈相呼应,土木/建筑/装修/市政工程、房地产开发/经纪/中介也进入十大热门职业。另外,财务、人力、行政等职能岗位及设计、互联网产品/运营管理等适合在家办公的职位竞争指数也排名靠前,在疫情结束前有持续走热的可能。
更多详细分析,请关注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19-2025年中国公共就业服务行业投资规划分析及前景预测咨询报告》。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