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系列之七:苗族文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01浏览次数:0

苗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钱的炎黄传说时代。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逐渐进入西南山区。苗族也是一个拥有自己语言和文字的传统民族。那么,大家对于苗族的认识或许不太了解,61 19:00—21:00B301,于淑艳老师为我们开设“文化旅游系列之七:苗族文化”让我们一起走进苗族,品味苗族文化的与众不同。




一、苗族芦笙文化的形成,苗族的历史是一部由北向南的迁徙史。在苗族民间传说和贵州西北地区苗族记述,先民们由北向南、向西大迁徙的芦笙舞()中可得到充分印证。有口碑资料记载:苗族的老家在东方,苗族文化经历了历史上与汉族的密切联系到与多民族的接触,直到进入西南山区独立、封闭发展的漫长过程,它在迁徙中的失落和其他民族的相互融合,也就可想而知。芦笙就是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衍化成为的一种主体文化式样。除松桃县的苗族,芦笙活动已在其社会生活中消失外,其它苗族地区,芦笙活动至今仍是其重要的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传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与汉字可能同源,后来失传,这些传说如今已难以考证。20世纪初,一些苗族知识分子为发展苗族文化教育,创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创制的方块苗文、石启贵创制的速记苗文,贵州松桃龙绍华运用国际音标编制的苗文课本,等等。一些外国传教士为了传教的需要也创制了一些苗文。但是这些苗文因种种条件的限制,未能在苗族群众中推行。《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于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三、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区由于交通闭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还有少数苗族地区,如威宁、石门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于受外国传教士的影响,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但总的来看,多数苗族群众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



最后于老师为我们讲述了苗族的服饰,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可以说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文字、图片有学院提供



CONTEN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