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歌曲文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5-25浏览次数:0

        一首歌曲或是一种音乐形式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在当时广为流传深受欢迎的作品一定是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甚至反过来影响着当时的人文,改变着历史。因此深入了解具有代表性的英文歌曲会加深对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的了解。5月22日晚上19点,书明楼B301的教室里,朱忠敏老师的主题为“英美文化之歌曲”的讲座已经开讲了。

朱老师在讲解摇滚乐的时候说到,摇滚乐最初并不叫做“ rock and roll”而是叫“ beat music, 当时摇滚乐应运而生的人群称为“ the beat generation, beat music”代表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精神状态。



紧接着朱老师介绍到,殿堂级的乐队Beatles因为拼写形似beetles( 甲壳虫) 而被广泛翻译为“ 甲壳虫乐队”, 其实它是“ beat all the sounds”的缩写, 这一名字充分表现了当时年轻人中的主流精神和风尚导向。这些都是鲜为中国员工所知的。朱老师又举了很多这类型的例子, 比如对黑人音乐的介绍, 让同学们了解了黑人在美国早期社会中的生存状态, 地位发展; 对摇滚乐流派的介绍, 让同学们了解了英国美国在不同时代经济发展对于精神生活的作用和两国间流行音乐的相互影响。朱忠敏老师在介绍音乐史的时候拓展同学们英美文化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并向其他知识领域辐射, 帮助员工横向扩展知识面。

歌词对一首歌的作用举足轻重,中国听众对于歌词总有超乎一般的敏感。为了理解歌词, 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唱出最正确的感情, 学习者会追求对于歌词的透彻理解。一般来说,英文的歌词词汇较为常用,语法结构也十分简单,对于英语学习以达到一定程度的老员工,通过英文歌曲习词学语法的意义不大。但貌似浅显的歌词由于文化的隔膜会使认为每一个词都认识的中国员工入坠雾中,不能理解。比如: 绝大部分人听到Beatles的 《YellowSubmarine》歌词中不断地出现sail, sea, wave这样的词, 也反复吟唱“we all live in our yellow submarine, 以为是在描述潜水员或是潜水兵等在水中的生活。实际上yellow submarine在英国英语中主要指的是记程车, 也就是Taxi 或者Cab, 那么这首歌描述的就是记程车司机的生活, sail, sea, wave只能理解为暗喻。 又比如Beatles 的另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Let it Be》中“ 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oftrouble, Mother Mary comes to me,7speaking wordsof wisdom, let it be.,mother Mary并非只是歌者的母亲或其他某个普通的母亲, 而是宗教精神领袖圣母玛丽亚。那么她说出“ words of wisdom”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理解上的误差并非因为单词的陌生, 而是由于文化的差异。



朱老师又给大家讲解了三首经典歌曲。San Francisco曾被影片<<阿甘正传>>选做插曲,是最早的反文化歌曲之一,但它不仅仅只是针对民权运动或越战或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而是关乎战后一代世界观的本质问题,是60年代问题的本质。战后的那一代人经过理性思考,很多都厌恶被完全物化的生活环境,希望做些与金钱无关的事,感受无偿付出的满足。这可以说是那个年代一些人的某种理想:不为物质,只为真心付出收获快乐。Takeme home,country roads,创作于70年代早期——一个理想缺失的年代(理想主义在60年代过后已经消失了),那正是一个战后一代都长大成人的年代,在反文化运动和反越战都无果之后,转而不断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他们越发的感觉到疲惫和困惑,希望能回家,回到精神的“家”。 Hotel California1976年末发行。如前所述,70年代是个理想缺失的时代,正如Don Henley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我知道人人想问这首歌(Hotel California)什么意思,这很乏味,它是一首关于美国梦阴暗面的歌,关于美国的放纵无度,对此我们早有所知”,青少年困惑于社会上的种种腐朽堕落的文化,他们没有理想,精神无处可寄托,可以说他们亟须找到生活的意义,因此有部分人开始回归父辈传统的生活。这种精神的回归体现在音乐形式上,就是摇滚音乐开始向乡村音乐寻根。 

简单的说,这3首歌反映的那个年代的青少年由反文化,追求理想到70年代早期失去理想后的困惑希望寻找精神归宿到70年代中后期对物质文化日益愤怒之下,部分人开始寻求先辈们的精神文化的这种改变历程。

   朱忠敏老师的这次讲座,通过对英文歌曲的欣赏和相关背景资料的了解,有利于同学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帮助同学们拓宽视野,激发了同学们对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兴趣。


文字由学院提供 图片:兰光会 图编:赵越


CONTENT END